(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与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大豆生产和生长季节的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适应性,为合理规划大豆生产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上。
作物物候期变化不仅能指示环境变化,而且会影响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被视为大自然的语言和全球变化的诊断指纹。因此,物候期变化一直是气候研究和农业咨询活动的宝贵信息来源。
近几十年来,中国东三省的大豆种植分布经历了显著的空间变化。该研究量化了大豆生育期天气变量的相对影响,结果表明,受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的影响,大豆的收获期提前。研究还发现,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降水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极端气象灾害的风险。研究提出,为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需要调整播期,适时晚收,加强对高温,干旱等优良品种的培育,并采取适当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研究结果为大豆物候期对气候因素的相关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未来大豆生产的可持续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cr.2023.109082